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石嘴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简报(第18期)

发表时间: 2022-12-02 来源: 石嘴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石嘴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简报


18

石嘴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121

突出打击重点 合力协同攻坚

石嘴山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战果丰硕


2022年,石嘴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为契机,始终坚持把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全市上下以“聚焦民生关切,突出打击重点”为主线,将“双打”工作与“铁拳”“昆仑”等行动紧密结合,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体制、突出打击重点、合力协同攻坚,持续保持对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重拳出击”的高压态势,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持续好转,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责任,高位推动工作落实。印发了《关于调整石嘴山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2022年石嘴山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实施方案》《石嘴山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评价细则及任务分工》《石嘴山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督导检查制度》等一系列文件制度。组织召开全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推进会2次,市双打办充分发挥牵头协调抓总作用,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履职到位、经费保障到位、督察督办到位,明确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了纵横结合、上下贯通、共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了全市双打工作目标任务落地生根。

二是强化行业治理,严惩乱象,着力规范市场秩序。开展了“剑网2022”“净网”专项行动,聚焦主要网站、应用程序、微博微信、直播及短视频等网络平台,持续深入开展网上侵权盗版排查清理工作,共排查各类网站986个,微信、微博和抖音等新媒体账号459个,上报处置违规直播短视频账号数量14个、违规微信公众号5个,向相关部门移交网络售卖盗版产品、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盗版产品等违法线索10条;组织开展了“春雷”“铁拳”专项执法行动,聚焦民生领域食用油掺杂使假、“黑气瓶”、“神医”“神药”“黑秤”“鬼秤”、养老诈骗”等15大领域,深挖案源线索,强化部门联动,有力地规范了行业经营行为;加大植物新品种和种子种苗质量保护力度,严禁使用侵权品种,严把种苗质量关,禁止使用“人情苗”“关系苗”。完成市直造林工程项目使用的垂柳、山杏等41批次、34个品种、2726株苗木的质量抽检,合格率达100%查处无证违规从美国白蛾疫区调运苗木1毁处理苗木6600株,退回苗木8939株

三是强化依法监管,健全机制,提高法治化水平。在全区地级市率先成立了石嘴山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台《关于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实施意见》,成功入驻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平台,22个市场监管所全部建立调解服务站,聘请57名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员,推动行政、司法、人民调解三方携手共建,打造知识产权纠纷调处服务全市“一张网”。设立了市区两级人民法院驻石嘴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诉调对接中心”,力争将三大安全、知识产权、消费维权等各类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制订了《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司法衔接工作方案》《关于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移送工作机制的意见》《石嘴山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工作协同机制的通知》。充分发挥各单位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运用联络会商、信息共享、办案协作、案件移送、法律监督、联合惩戒、双向咨询、快速处置等机制,推动构建知识产权两法衔接工作新格局。

截至2022年11月底,石嘴山市共查办各类侵权假冒行政案件258起,罚没款480.5万元,其中:市场监管局查办233起,罚没款450.54万元;农业农村局查办21起,罚没款29.5万元;文旅局查办案件4起,罚款0.46万元。公安部门共侦办侵权假冒刑事案件4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5人,涉案值260余万元。石嘴山市在2022年全区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中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位列全区第二。石嘴山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安部2021年度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3名民警被评为全区卷烟打假工作先进个人。石嘴山市市场监管局有1人荣获“全国知识产权先进个人”(谭海英)





风险分级+信用监管

石嘴山市探索建立食品生产信用监管体系


为切实做好食品生产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充分发挥信用监管机制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石嘴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运用各类食品生产安全信用信息,将信用监管贯穿食品生产安全领域基础性、系统性工作中,探索建立了食品生产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模型。

模型化建设,将风险融入信用监管。石嘴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因地制宜,制定了《石嘴山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级与信用分类管理办法》,在食品生产领域建立了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模型。按照“风险分析、量化评价、动态管理、客观公正”的原则,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生产食品类别、企业规模、食品生产许可现场核查结果等静态风险因素和生产条件保持、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及运行、飞行检查、证后审查等动态风险因素,并根据对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食品安全抽检、投诉举报、案件查处、产品召回等监管记录实施动态调整。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为40分,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40分,通用信用风险量化分值20分,针对不同信用风险类别的企业开展差异化监管奠定基础。

智慧化监管,数据应用广泛准确。依托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宁夏),做到食品生产数据应归尽归,将企业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产品抽检、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归集到企业名下,为食品生产企业“精准画像”,依法公示全市食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

差异化监督,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等级,科学配置基层监管力量,对信用信息良好、风险等级低的企业降低监管频次,减少不必要打扰。对风险为A级的企业,以“双随机”为主要监督检查方式,对食品安全信用风险为D级的企业,每年至少监督检查3次。将有限的监管力量更多的集中到高风险主体上,对食品安全风险早发现、早处置,实现精准高效监管。

食品生产信用风险分级模型的建立,将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形成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共治新格局,助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下一步,石嘴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通过全面加强信用监管,提升全市食品行业领域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科学配置监管资源,不断提升监管效能。(王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